2013-08-17

「家世背景就像跳高跳遠的時候,你腳下的那塊檯子,有的人高、當然就有的人低。」





家世背景就像跳高跳遠的時候,你腳下的那塊檯子,有的人高、當然就有的人低。

至於誰跳得真正遠?沒人能夠把這些個檯子拿掉或換過,也就很難瞥出個端詳。





2013-08-13

「網站。架站簡單,管站難,有內容難,做原創內容更難。」





要架個網站在過去來說,是一件需要多項專業知識結合才可能發生的事情。但在 CMS (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, 內容管理系統) 的發展日趨成熟的現在,架站,反倒成為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。

就像「米語錄 - Mr. Corn said」這個簡單的部落格網站,就是用 google 的網路服務 blogger (或名 blogspot) 做出來的,只要懂得一些網域上的設定,甚至是不花腦筋讓 google 幫我們申請和整合,很快地,就能擁有屬於自己網域的一個小網站。如果懂得什麼是 FTP 軟體的人們,就可以申請國內外的虛擬主機,自己上傳 CMS 架一個簡單的網站,像是 Wordprees、joomla、drupal、xoops、discuz....等等族繁不及備載,甚至一些虛擬主機本身就擁有一鍵安裝的簡單功能,連用 FTP 上傳和在網路空間裡安裝的知識都不用會,就能擁有一個網站了。

就算現在架站如此簡單,但是在網站管理上,就不見得很簡單了,因為主機穩定性、還有程式維護、甚至是 CMS 的升級和後臺管理的相關知識,不見得人人能夠上手。所以在網站管理方面,真的不是架了以後它就永遠不會遇到問題,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為你開站。

而且,有了網站之後,其實最困難的是不斷地產生內容,這內容可能來自四面八方收集的文章 (包含笑話、趣圖、還有其他主題),更可能是網站主人 (或主人們) 自己原創的內容文章或圖片、甚至是影音創作。要產製出這些內容可不是簡簡單單,說兩句話就可以完成的,那可是要花時間下去做功課、花時間去寫、花時間去編輯...才有可能完成的。而一篇文章或內容,很可能是花了製作它的人半小時,更有可能是兩、三個小時、甚至更多。

所以,我才會說:「網站。架站簡單,管站難,有內容難,做原創內容更難。」


請別再小看經營一個小網站的朋友,他要能夠持續努力地不斷產生內容去豐富網站,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



2013-08-10

「紙的材質、筆的材質與流暢度,是數位工具無法比擬的。」





雖然電子工具很方便,又好修改。

但是在設計塗畫一些圖像、流程甚至是心智圖時,我還是喜歡在筆記本和白紙上工作,因為那種實體的觸感才能觸動我的腦神經在圖像方面的連結與運作。

紙的材質、筆的材質與流暢度,是數位工具無法比擬的。




2013-08-08

「當降價的手段成為常態,只有降幅越搞越大,藥越下越重,消費者才會有感。這種溫水煮青蛙的事情少做為妙。」




媒體和人們在一月的時候問你有沒有降價,再二月的時候再問一次,三月、四月、...一直到年底十二月。 請問各品牌商和代理商你們有多少利潤可以一年下殺十幾二十次的?

當折扣成為常態,它就不會再是宣傳的好工具,只會讓人們覺得這商品在市面上的價位就是如此,常態性的折扣與降價,這種手段很難再讓價錢回到原來的水準 。



2013-08-07

「影片要拍很容易。我也知道嘛,就機器拿來拍一拍,啊不就這樣就好了?」




如果覺得影片是那種隨隨便便的態度就可以做出來的,那麼也只能不斷地、不斷地、一直不斷地獲得自己看了會一唸再唸、唸到不想懷念的影片成果。

要拍很容易。我也知道嘛,就機器拿來拍一拍,啊不就這樣就好了?

但是要有一本好的腳本,還有能夠整合腳本到剪接後製思維流程的編導或導演操刀,還有能夠將畫面美感和內容處理好的攝影與燈光,甚至還有相關道具與相關美術陳設的細節,再到後期製作的配音、配樂、特效與調色......等等,絕對不會是你們認為的那樣,隨隨便便花個幾千塊、幾萬塊就能解決的事。

當然,依然可以用原本的態度去面對,然後繼續漫罵。

當你看輕了這些事情的同時,就別想要什麼好的內容,回去多燒點好香、多做點好事,看看有沒有機會跟簽中樂透一樣,遇上了一群不吃草就會跑的馬吧。





2013-08-04

「當製造商自己下海去和代理商與經銷商共同競爭的同時,間接已經做小了自己的市場。」




當製造商自己下海去和代理商與經銷商共同競爭的同時,間接已經做小了自己的市場。

原因很簡單,若代理商與經銷商的利潤合理,製造商可以妥善利用代理與經銷在當地的通路實力;但若是製造商企圖想要繞過代理商與經銷商直接與消費者溝通,馬上會遇見在品牌製造商與代理商、經銷商這兩端會直接面對的幾個問題,甚至會無法再與代理與經銷合作,喪失原本擁有通路的優勢。




問題其實還不只如下幾個,只是這幾個比較淺而易見,還有許多細部分析需要探討,在此不詳談。

1. 「跟誰買比較便宜?」
2. 「誰的服務比較好?」
3. 「網路買還是就近買?」

表面上似乎可以用「統一售價」來做緩充,然後表面上說各憑本事。但事實上原製造商握有的行銷資源一定比經銷商來得多,這時候,製造商是該把客人導向自己直營的賣店?還是該導向經銷商的賣店?更不用提還有電子商務這一塊再進場攪局後,那複雜的程度實在言語難以形容。

當官方直營的網路電子商務開跑之後,經銷商、代理商和原製造商之間該如何取得一個平衡,實在是一個龐大的課題。

試想,同樣購買一個商品,當消費者直接跟品牌製造商訂貨時,到貨時間和後續服務都比下游經銷商來得快的時候,除非消費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等,無法知道其間差別,否則,還有誰會願意到經銷商的賣場裡購買呢?

商業模式裡,要適度地考量整體產業鏈中的定位,盡力做好自己位置上能做好的事,才會讓這個產業鍊走得更久一些。